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,全方位守护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。在2023年度全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考核通报中,我市耕地保护工作获评优秀等次,并作典型发言。2023年末全市实际耕地保有量149.5万亩,超过考核目标数2.7万亩,超额完成耕地保有量任务;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30.28万亩,增划2.04万亩,增划比例1.6%排名全省第一。
强化组织领导。市委、市政府成立以市委副书记、市政府副市长任双组长的耕地保护领导小组,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党委、政府考核体系重要内容和重点工作调度事项,全面压紧压实属地主体责任。各县(市、区)均成立耕地保护工作专班,着力构建“党政同责、部门协同、公众参与、上下联动”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。今年以来,共召开市级调度推进会14次,听取耕地恢复、补充耕地等重点任务进展情况,通报预警落后地区,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,有力推动耕地保护各项工作。
强化跟踪落实。市资源规划局建立局领导包片督导耕地保护工作机制,通过座谈走访、分组指导和实地督导等方式开展耕地保护专项督导,提交市效能办以《效能督查》通报各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。每季度以局主要领导名义致信各县(市、区)党政主要领导,提醒当地耕地保护相关目标任务完成情况、执法监管要点以及注意事项。建立市级耕地恢复技术创新平台,对耕地恢复任务进度、质量进行常态化跟踪监管。对照省上考核要求,提前对耕地保护考核指标进行预评预估、发出预警,要求各县(市、区)尽快补齐指标短板弱项,抓好重点考核指标落实。
强化执法监管。以自然资源部卫片及省自然资源厅“天地网”管理系统为依托,组织县(市、区)对疑似违法违规变化图斑开展核查整改,着力构建“天地网”一体化监测监管模式,让执法监管“长牙带电”,确保耕地违法行为“发现在初始、处置在萌芽”。常态化开展耕地保护执法督查,采取挂图作战、清单式管理的工作方式,对发现问题逐宗明确整改时间节点、责任单位和责任人,压荏推进问题整改,形成耕地保护高压态势;对进展滞后的地区及时进行通报,对问题突出且经通报仍无成效的及时开展警示约谈,切实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扛起主体责任,确保乱占耕地分寸不让。
强化宣传引导。针对干部群众依法依规用地意识薄弱问题,采取“线上+线下”举措,全方位加强耕地政策宣传教育,致力打通耕地保护“最后一公里”,形成耕地保护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。“线上”,与泉州晚报策划耕地保护宣传短片评选和乡镇(街道)书记谈耕保活动,邀请乡镇(街道)党委主要负责人就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讲经验、谈体会、提思路,并通过泉州通APP、泉州网、公交车投屏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。“线下”,充分结合全国土地日系列宣传活动、进村入户走访等形式,重点宣传粮食安全、永久基本农田保护、农村用地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,积极引导群众树立耕地保护理念,依法依规用地。
(供稿:管制科、监察支队)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