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、推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。近年来,我市深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抢抓国家赋予的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机遇,创新“全域+”整治多元模式,着力构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“一县一品”特色格局,有效破解耕地碎片化、资源利用低效等难题,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。现将典型案例分期刊发,为各地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示范借鉴。
今日刊发——《德化:全域整治赋能 传统古村焕新》
德化
全域整治赋能 传统古村焕新
近年来,德化县在皇冠体育的指导下,以传统古村曾坂村为试点,积极探索“土地综合整治+农文旅融合”模式,取得显著成效。
曾坂村,旧称仙苑,位于“闽中屋脊”戴云山脚下、上涌镇东北部,紧邻九仙山、石牛山等国家级景区。德化县以旅游开发为动力,以“传统村落、农耕文化”为主题,抓住“绿色田园、传统民居、民俗文化”三大资源,培育乡村“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”,扎实推进乡村振兴。
优化土地布局,变耕地“碎片”为产能“聚片”。积极践行大食物观与大农业观,强化耕地数量、质量、生态“三位一体”保护,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、撂荒地复垦复耕、农田连片整治提升、耕地提质改造等项目,总面积达1.2万亩。配套完成田、水、路综合治理,促进耕地数量稳步增长、质量显著提升,促进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布局,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。
盘活闲置资源,变资产“存量”为发展“增量”。创新“政府+村集体+业态导入+专业团队运营”合作机制,整合10余处闲置资产进行统一管理运营,盘活闲置农宅、旧水泥厂宿舍楼等资产,发展民宿经济业态,利用旧矿山建设黑鸡种苗基地1500平方米,实现饲养种鸡1.2万羽,推动资产存量转化为发展新动能。
深化农旅融合,变文旅“流量”为共富“留量”。立足当地资源禀赋,发展现代农业、文旅体验、田园度假、亲子研学等业态,通过土地流转、有偿耕作、培育三产业态等方式,发展食用菌种植,实现日产香菇3000斤。因地制宜发展稻鱼、稻虾、荷鱼共生等生态融合产业,每亩增收超1500元。打造乡村微景观,单日最高接待游客达2000人次,构建起以古村为核心,以彩色稻田、油菜花、荷花、紫云英花海等为依托,以文化建筑为亮点的多元文旅产业格局,有效促进产业兴、村民富。

俯瞰曾坂(综合整治前)
俯瞰曾坂(综合整治后)
下一步,德化县将以“多规合一”为引领,统筹生态修复、耕地提质与产业布局,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,紧密结合地方实际,以工业化、智慧化、品牌化理念,布局多元化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功能区域,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。
(供稿:整治中心、德化县自然资源局)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